“盧溝橋!盧溝橋!男兒墳墓在此橋!最后關頭已臨到,犧牲到底不屈撓;飛機坦克來勿怕,大刀揮起敵人跑!盧溝橋!盧溝橋!國家存亡在此橋!……”這是北京檔案館珍藏的《盧溝橋歌》詞曲,作于78年之前“七七事變”之后。78年過去了,這首歌中透出的悲壯與豪邁,仍讓人動容。
1937年7月7日,農歷六月廿九。歷史奔流至此,瞬間迅猛改道。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抵抗外敵入侵時間最長、規模最大、犧牲最為慘烈的戰爭,也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贏得全面勝利的反侵略戰爭,由此開始。
站在今天的北京宛平城墻下,仍能看到78年前的彈孔。家住盧溝橋畔85歲的鄭福來老人回憶,“七七”當天晚上,他在睡夢中被槍炮聲驚醒,翌日早上一枚炮彈在自家北房西側爆炸,小伙伴四春子被炸死。
史料記載:7月7日上午,日軍到盧溝橋以北地區進行演習。下午,日軍第[詳細]
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出乎日軍意料。29軍抱定與城、橋共存亡的決心,在宛平城居民的協助下,把城東門堵緊,城西門只留下一條縫隙供人出入。29軍的大刀隊,繼長城抗戰后,又一次讓日本人魂飛魄散。為拖延時間,日軍詭計百出,一再提出談判,又不斷撕毀協議。[詳細]
盧溝橋和宛平城是出入北京的要沖,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。七七事變’是在日本蓄謀已久的情況下發生的,這一點可以從事變的時間軸清晰看出!敝x蔭明說,從“七七事變”整個過程來看,日本軍隊從蓄意挑釁到尋找借口,直至提出無理要求,得寸進尺,步步緊逼,超出了當時中方的[詳細]